“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
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这种思想,所以谓之反思的,因为它以人生为对象。
无论我们是否思人生,是否谈人生,我们都是在人生之中。
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人不一定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 ——冯友兰
首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没有读完这本书,所以此篇文章仅限于我当前所读内容的一些浅显的理解,首先我读这篇书的初衷是想在我无聊的考研路之上多一点点丰富的经历,但当我一点点的读下去时我发现其实这也是一个无聊的过程,但是在这一个过程中会突然有着醍醐灌顶的警醒。哲学是对系统的自我反思,我们只要是还活着就存在于人生系统之中,我们就无时无刻地在使用着哲学。我们的行为就是自己的哲学观在生活中的投射。所以哲学就是我们愿意相信且付诸实践的一套理论。《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主要讨论的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六家——儒家、墨家、道家、名家、阴阳家、法家。(这里我只看到了前三家)。首先对于中西方哲学,从冯友兰老师的笔下,我认为中国的哲学:1、含蓄。2、既出世又入世。
人们习惯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这里面,其实儒教并不是一个宗教,道教确实是一个宗教,佛教是印度传过来的,也是宗教。而信奉宗教的中国人,从整个历史上来看,是不多的。古往今来,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关心的则主要是作为哲学的佛学,而非信奉作为宗教的佛教。外国人信仰宗教,是为了追求“超道德价值”,而中国人则习惯从哲学中获得这种价值,所以中国人不太关心宗教,因为宗教的功用,被中国哲学代替了。